從今年8月1日起,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這是國家為小微企業減負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國將有600萬戶小微企業享受這一優惠政策。那么,此舉對鋼貿行業和國內鋼市將帶來什么影響?針對這個問題,記者于近日采訪了一些鋼貿業內人士。他們普遍認為此舉對鋼貿行業和鋼市影響不大。一些鋼貿企業呼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給予鋼貿行業扶持,消除融資“瓶頸”,應對生存危機。
鋼貿和下游用鋼企業難享“免稅”
按照《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 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一般情況下,能享受“免稅”的小微企業,大都是從事食品、小日用品貿易的小店、小販,基本上不涉及鋼材需求。
一些鋼貿公司老總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按照“免稅”規定,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才能享受此優惠政策,但是鋼貿企業的月銷售額基本都超過 2萬元,一噸鋼材的銷售價格在3000元~5000元,2萬元買不了幾噸鋼材。因此,在鋼貿行業,不存在小微企業,也享受不到“免稅”政策。
那么對于下游用鋼企業來說,是否因此項政策的實施,企業得到發展,從而拉動鋼材需求呢?對此,一些鋼貿行業的資深分析人士認為,鋼材終端用戶也都難以享受“免稅”政策,因為在制造業中幾乎沒有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
盡管“免稅”將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直接關系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但這些小微企業都不是主要的用鋼行業,所以對直接拉動鋼材需求影響不大。
不過,一些鋼貿商和市場人士感到此項政策的出臺和實施發出一個信號,即國家“穩增長”的各項政策舉措正在陸續出臺,600萬小微企業的減負、轉型和發展,對國內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有促進作用。因此,它對整個鋼鐵行業和鋼貿行業都是有利的,最終也將拉動鋼材需求,有利于鋼材市場平穩向好運行。
鋼貿企業呼吁政府和銀行給予支持
在采訪中,一些鋼貿商呼吁政府為鋼貿企業減壓、減負。時下鋼貿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就貸款融資難、融資成本高。鋼貿行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占用量大,周轉慢,融資成本高,加上如今市場形勢不好,盈利空間縮小,鋼貿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
當前,國內鋼貿企業發展面臨的資金“瓶頸”問題日趨嚴重。在鋼貿行業中,中小型企業的比重超過90%,而且以民營企業為主。這些鋼貿企業的特點是:資產負債率高,資產主要是流動資產,負債主要是流動負債,銷售凈利率和銷售毛利率都很低,資金周轉快,資金需求大,自身資金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必須靠頻繁的融資得以持續正常經營。
一方面,因為鋼貿企業絕大部分資金為流動資產,對銀行而言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而且對其貸款的風險控制存在難度,監控成本很高,銀行常常不愿向鋼貿企業貸款。另一方面,鋼貿企業對上游鋼廠訂貨需要全額付款,對下游終端用戶有時需要墊資,加上庫存中的鋼材需要占用一大筆資金,因此鋼貿企業在資金鏈的上下游中處于劣勢。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鋼貿行業利用信息不對稱來博取價差的經營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因此,鋼貿企業除了自身積極轉型升級外,還需要外部的支持和扶植,比如銀行可對于長期從事鋼材貿易、資質好、信譽度高的企業給予融資方面的支持。但是,目前商業銀行收緊對了鋼貿企業的貸款,去杠桿化的結果必然是未來鋼材市場將長期處于低庫存狀況,流通企業的“蓄水池”功能被弱化。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一些鋼貿商呼吁政府適當加強對鋼貿行業的關注和政策支持。他們希望國家有關部門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規范行業發展,為鋼貿行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政府出臺鋼貿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并制訂發展鋼貿行業的規劃。此外,一些鋼貿商還希望銀行開發適應鋼貿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簡化貸款審核程序,積極探索商業銀行開展對中小企業貸款給予貼息或風險補償的有效途徑,提高對鋼貿企業特別是中小鋼貿企業的信貸比重,推進銀行依托擔保機制,開展對鋼貿企業擔保貸款業務,破解鋼貿企業融資“瓶頸”,促使整個鋼貿行業“血液”暢通,實現健康發展。